產品定位分析分兩方面
- 用戶定位:用戶是誰?需求是什麼?
- 產品定位:市場劃分?所處的位置?
用戶定位
綜合考慮4個點
功能
- 產品存在的核心價值
- 解決用戶的問題
- 如何比別的產品解決更好
內容
- 內容的深度、新穎、持續更新是吸引用戶的重要因素
社交
- 社交關係在產品中的沉澱
- 弱關係和強關係
情感
- 對產品的習慣性、個性的張揚、生活方式的改變
- 黏性、依賴度等等維度
KANO模型分析
KANO模型定義了三個層次的顧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這三種需求根據績效指標分類就是基本因素、績效因素和激勵因素。
基本(必備)型需求
顧客對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因素的基本要求。這是顧客認為產品/服務“必須有”的屬性或功能。當其不滿足顧客需求時,顧客很不滿意;當其滿足顧客需求時,顧客也可能不會因而表現出滿意。
比如以酒店業為例,清潔的床單、正常工作的鑰匙卡、正確的帳單、安全問題。
期望型需求
指顧客的滿意狀況與需求的滿足程度成比例關係的需求。期望型需求沒有基本型需求那樣苛刻,其要求提供的產品/服務比較優秀,但並不是“必須”的產品屬性或服務行為。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水平超出顧客期望越多,顧客的滿意狀況越好,反之亦然。在市場調查中,顧客談論的通常是期望型需求。
比如以酒店業為例,早於承諾的時間將餐送到客人房間、優選房價、提供的服務符合品牌價值。
魅力型需求
指不會被顧客過分期望的需求。但魅力型需求一旦得到滿足,顧客表現出的滿意狀況則也是非常高的。對於魅力型需求,隨著滿足顧客期望程度的增加,顧客滿意也急劇上升。
比如以酒店業為例,正確預計客人的需要-例如看到客人在咳嗽,員工能在客人要求之前,主動為客人送上一杯溫開水、提供的服務與品牌價值相符。
KANO模型目的
1. 辨認出有效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功能或服務。
2. 分析產品功能、服務與客戶滿意度之間的相關性。
3. 依客戶滿意度研究,辨認產品功能的優先改善順序。
KANO分析可以靠問卷或用戶行為數據來分析
問卷
用戶行為數據
可以參考這篇"怎樣用數據分析方法應用KANO模型?",寫得很不錯。
Tips:分析用戶意見的一些方法
- Google Plays商店、一些論壇、顧問公司的相關報告、網紅自媒體、競品的官方渠道(官網、社群等)、知乎(大陸)、微博(大陸)。
- 同事了解產品和競品的討論、與客戶溝通了解評價、與家人朋友討論
- 用戶訪談、用戶調研、用戶測試、可用性測試、觀察法,去了解用戶想法與行為
- 自己體驗競品並記錄、偷偷進入競品的員工群組、競品的社群、論壇等等,收集有價值資訊
- 對於產品在用戶/市場的反饋與傾向分析,論證競品優缺點。
市場定位分析
四象限分析法
將事物的兩個重要屬性(指標)作為分析的依據,進行分類關聯分析,找出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象限分析法基本原則是找到一件事物的2個重要屬性,並根據屬性強弱,畫出四象限分析。 分析時從以下幾個角度
(1)每個象限具有的性質,及其發展趨勢。
(2)象限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否能相互轉化。
(3)根據實際要求和象限的性質,做出偏好和取捨,下決策。
SWOT分析
再結合SWOT分析去做策略上的建議、選擇。
這裡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記錄市場分析1 - PESTEL、SWOT
競品分析系列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