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現在互聯網產業興起,越來越多新職業出現,一個新興的職位開始受到強烈的關注--產品經理,中國大陸甚至有一句很夯的話:「不想做產品經理的程序猿不是好廚師」!
這幾年隨著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火熱,越來越多的軟體工程師、設計師、專案經理等專業人士轉型去做產品經理。
而專業技術出身的人,往往會養成一種思考習慣,看問題的角度也會有一種慣性,我們把這種思考習慣叫做工程師思維。
而產品思維就是產品經理應該具備的思維模式。
從專業的技術類職業轉去做產品經理,首先要把思維模式轉變到產品思維,然後再提升專業技能。
產品思維的本質是;「用戶洞察」。
產品的設計過程就是產品經理洞悉用戶的需求,然後以良好的設計來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這個過程對用戶需求的洞悉非常關鍵,如果用戶的需求把握不准,那你這個產品就是失敗的產品。
產品的範圍
- 狹義上來講,我們認為互聯網中一個APP、一個網站以及支持網站後台所有業務的系統都稱為產品,根據行業又分為電商產品、金融產品、AI硬體產品、社交產品等。
- 廣義上來講,我們生活的所有接觸的商品都可以成為產品,比如常見的電燈、電腦、飛機、智慧型手機等,這些都是產品。
用產品思維做每一件事情,我們日常的工作包括產品的規劃、定位、設計、研發、發布、上市等環節都是以產品思維作為核心的行為和結果。
產品的特點
一般來講,產品有以下幾個特點:
- 產品是真實存在的、有用戶體驗的,一個產品設計的好壞是能感受得到的。
比如:同樣是是物流服務,一般我們共同的感受是黑貓要比其它快遞公司體驗更好。
因為我們在它的日常服務中感受到,黑貓在客戶服務、物流速度有更棒的用戶體驗設計。
- 產品是經過設計出來的,現在已經很難隨便做一款產品就能大獲好評,沒有用心的設計,很難誕生好的產品。
比如:在Y拍出現的一開始,只要上架了就能賣掉東西。
但是現在無論是哪個電商平台,內部流量獲取越來越難,但是為什麼有些品牌或產品就是能賣得好?
這是因為他們在最初就設計並把握了品質、服務、品牌、速度等原則的成果。
- 好的產品一定是需要不斷迭代和改良的,同時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
比如:大家平時用到的手機,不論是哪家廠商,每年都會出來新的型號,在螢幕、拍照功能、CPU、外觀上不斷改良,推陳出新。
- 產品是有生命週期的,一款產品不會永遠存在,產品的周期,遵循產品從研發、發展、衰退、滅亡四個主要階段,產品最後的宿命都是被新的產品取代。
我們能做到就是不斷創新延遲產品的發展期,比如我們已經看不太到的那些時代的眼淚--底片、B.B.CALL、手機電池充電器等等都已經失去了生命。
- 產品是滿足某一類用戶的需求的,不管是從精神需要還是物質需要,越成功的產品,越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產品之所以會有生命週期,之所以需要不斷改良和設計,就是因為隨著社會的變化,用戶需求是多變的,掌握和深刻理解用戶需求,這段話雖然簡單,但是是每個產品人一生都在踐行的道理。
產品思維的例子
我們提到工程師思維和產品經理的思維是很不一樣的,那工程師思維與產品思維到底有什麼差別?
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由你來改進手機照相APP,你會在哪些方面做改進?
工程師思維 v.s 產品思維
如何改進拍照成像的性能 / 如何提升拍照速度 (手機拍照的需求)
如何提升自拍的解析度 / 如何讓女生自拍能更快更美 (自拍的價值)
可以看到,產品思維更關注在用戶需求與價值上面。
不同的思維,不同的關注點
工程師思維與產品思維有著不同的關注點:
工程師思維更會注重:
- 技術
- 功能
- 細節
- 解決方案
產品思維更會注重:
- 用戶
- 痛點
- 價值
- 體驗
- 商業模式
簡單說就是:技術至上 vs 用戶價值
工程師思維關注技術至上,技術水平代表他的實力,只要有可能,他傾向於在產品中使用先進、流行的技術,因為掌握先進主流的技術可以提高他的身價。
產品思維關注的是,這技術能給用戶帶來什麼價值?有什麼商業價值?
宏達電HTC的手機曾經做到佔據全世界智慧型手機半邊天,更是屢屢獲得每年專業手機排行榜的前幾名,但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蘋果、三星、sony等牌子超越打趴?HTC就是工程師思維的典型例子。
我們每次都能看到HTC的主打:硬體最高級、照相超清楚、速度超快等等。
而蘋果則是注重在他的用戶體驗價值上:軟硬整合、用戶體驗好(介面好好用等)。
不是指工程師思維不好,而是工程師思維更應該用在技術研發、問題解決等地方,若今天要推出一個產品,還用著工程師思維,HTC就是前車之鑑!
再一個例子
功能vs 體驗
工程師思維關注功能,在很多工程師眼中,產品就是一些功能的集合,甚至認為產品的功能越多,客戶會越喜歡。
產品思維關注體驗,這功能使用場景是怎樣的?能滿足用戶哪些情感訴求?
手錶最重要的功能是什麼?
看時間?
瑞士鐘錶業教父,HUBLOT董事主席Jean-Claude Biver曾說過:“看時間是手錶最不重要的功能。”
那為什麼用戶願意花10幾萬買個手錶?背後的心理訴求是什麼?這是產品思維關注的問題。
在功能越來越同質化的年代,消費者選擇產品的傾向已經從功能過渡到體驗,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買車、買手機,有多少是根據功能層面來做選擇的?
工程師思維 | 產品思維 |
技術至上 | 用戶體驗、商業價值 |
How? | Why? |
關注細節 | 全局觀 |
完美主義 |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
向專家一樣行動 | 像小白一樣思考 |
功能 | 體驗 |
Feature | Benifit |
產品思維在生活和工作中無處不在,無論是產品經理、行銷或者IT技術,無論是還在讀書還是已經走向社會,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創業,無論從事什麼行業。
我們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更好,在各自領域能夠做到優秀。而做事還是做人,本質上來講,都是把自己和所作的事情當成產品來看待,並且利用產品思維不斷的設計和改良,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如果想要培養自己的產品思維,這裡推薦一篇好文章--新人如何培養自己的產品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