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產品的視角:從熱鬧到門道」的圖片搜尋結果

出版日期:2016/01/01

  • 作者: 後顯慧

    這本書我覺得很適合剛黃產品經理或想認識產品經理的人閱讀,作者本身也是從百度的產品經理出身的,也創辦了一個目前在中國滿有名氣的產品教學的網站-"三節課"。

  • 自序中說“一切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一定會發生",已經提前預告了這是本太有點哲學意味的書,當然是屬於產品經理的哲學。
     
    正如作者一再重申強調的“本書不是一本實戰的書,目的是希望提煉一些框架,搭建一個知識結構。”內容也確是如此。書中從小白視角入手,隨著入行年齡的增加,自身也不斷提升,通過分析各階段應當具備的能力及掌握的思維格局,為我們展開了一幅產品經理進階“路線圖”,讓處於各個階段的讀者都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對應的位置,相應審視,查漏補缺,從而準備好通往後一階段。

    相較於系統講解操作方法或文檔寫作等產品書籍的方法論著作,本書更像是世界觀,前者教授具體的“術”,而本書講述了宏觀的“道”。個人更建議未入行或初入行的產品經理先看本書了解產品經理界的“道”,再去研究各種方法論的“術”。最終達到“和別人看同一款產品,你的深度要大很多。” 

    想起有讀者反饋說覺得有些配圖不是很必要,個人對此持保留意見。在我看來,本書是配圖PPT的備註,整書是由PPT展開而來,是它的講義。配圖單獨拎出即可自成體系。當然也因於此,敘述風格偏口語化。口語化的敘述方式會讓有些部分語句語法不太通順,以及口語授課中多說幾遍著重強調的語句都寫出來就會稍顯重複。

    故而沒讀多久,就覺得本書和《從0到1 》很類似,也是由課堂筆記整理而來,加上有同樣的觀點:從0-1的質變以及從1-N的量變迭代。偏口語化的風格很多時候看著看著就會感覺彷彿魯克老師在面前講課,像回到大學的教室一樣。

  • 1. 只有20%的工作可以用邏輯說得清楚,還有80%是說不清楚的。所以產品經理的邏輯就很重要。
    你會遇到很多需求方,老闆、用戶、外部合作夥伴、同事等,他們都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很多需求,都是碎片化和個性化的,沒有邏輯關係。如果這個時候產品經理沒有邏輯能力,那就是混亂對混亂,只能更亂了。

    2、如果你真的有時間,那請多聽多學,快速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作者經常告訴團隊新人,要像一塊海綿一樣,去吸收各方來的知識,不斷地優化調整自己的知識庫,然後結構化地呈現。這裡也說明了對產品經理來說,不論你是處於菜鳥還是老手階段,好的"學習能力"並把它真正的運用出來,都是最重要的。

  • 3、結構化的呈現產出是什麼?是你的執行力,是一封沒有錯別字的郵件;是一個雖然簡單,但充滿質感的PPT;是第一個PRD的簡練乾淨;是第一個會議的準備充分;是第一個評審的問答設想;甚至是一頁精練的會議紀要。
    常常聽到文檔的能力很重要,而上述直接把畫面都講出來了。

  • 4、技術不友好的主要原因是你的溝通不到位,溝通不到位的原因是你不夠專業(professional)。
    所以記住:相關的專業能力一定要不斷持續的學習,包括業務知識、行業知識、一些UX和研發的知識等,好的專業知識,才能有好的溝通。
    就像書中提到的另一句話:溝通能力不是會說,而是基於寬口徑的知識儲備和換位思考能力具有的溝通理性。

  • 5、面向用戶收費的to C,面向企業的to B,以及B和C交易平台收取佣金的B to C模式。
    第一種的代表公司是騰訊/Facebook,第二種的代表公司是百度/Google,第三種的代表公司是阿里/Amazon。

  • 6、互聯網的一個思維就是,一邊做一邊改進,一邊改進一邊尋找機會。互聯網從來不謀求從0到N的改變,我們只追求從0到1的改變。而我們認為,從0到1的改變是本質的。
    快速迭代,持續改變,並且重視根本的"創新"。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 7、所以運營應該緊密圍繞產品的微笑價值展開,讓你的產品賣點更加突出。

     

  • 下面還有一些其他重點的小抄:

  • 1、產品的微笑價值、白箱(產品邏輯與細節等)/黑箱(產品帶來的微笑價值)概念
    2、通過App Store和應用市場(比如Play商店)的版本描述,還原產品版本,通過這樣的複盤競爭對手可以看出產品的迭代節奏、走的彎路、交的學費,同時你也能看出,哪些功能點的發布帶來了用戶的顯著增長。
    3、產品經理的學習路徑:認識產品(recognize)、還原產品(analysis)和創造產品(creative)的RAC模型。
    4、執行力,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把複雜的事情分解成簡單的事情,然後將每件事情做好。創意沒有價值,執行力才有。想到就去做,不要拖延。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邏輯能力與執行力。
    5、版本需要封閉。最小可行化產品(MVP)。管理好需求與預期。早期一定要讓用戶感受到你的變化。
    6、多聽多學,想海綿一樣去吸收各方的知識,然後結構化呈現產出。溝通能力不是會說,而是基於寬口徑的知識儲備和換位思考能力具有的溝通理性。
    7、產品經理就像同聲傳譯一樣,能夠快速地將用戶需求和場景還原到流程和功能上。
    8、所謂競品分析,包括競爭分析與產品分析。
    9、用戶體驗要素把產品分為五個層次:表現層(視覺體驗)、框架層(頁面設計,即原型)、結構層(交互設計和信息架構)、範圍層(對產品範圍的定義,通常是PRD和內容需求)和戰略層(產品的整體目標、用戶需求和在行業中的機會)。
    10、波士頓矩陣中的明星類產品,又被稱為獨角獸產品。
    11、信息架構一共有3種:Yahoo模式的列表、Google模式的關鍵詞搜索和facebook的反向訂閱。
    12、互聯網一個思維就是一邊做一邊改進,一邊改進一邊尋找機會。互聯網從來不謀求從0到N的改變,我們只追求0到1的改變。0到1的改變是本質的。
    13、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假想用戶是“17歲的女孩”,他們挑剔、時尚、敏感,並且“貪婪且懶惰”,所以產品經理應該聰明且且勤快的。
    14、可以用斜率(增長曲線的爬坡斜率)來判斷產品生命週期的階段,小於1代表還在探索期,大於1代表進入增長期。
    15、對於創新者和早期採納者,需要用教育用戶的運營方法,“讓用戶無法拒絕地使用你的服務”。好的運營應該做到,如果用戶拒絕你,用戶就是傻子。
    16、大部分吹牛和不切實際的產品,都是規劃得又大又全的產品,而不是又小又少的產品。什麼都有就等於什麼都沒有,有但是用戶不知道也等於沒有,有但是不符合邏輯或者場景也是不對的。
    17、好的產品迭代也快,需要付出很多艱辛。運營只能放大產品的價值,但不能把注定失敗的產品起死回生。
    18、服務好98%的用戶,其餘2%不要管他。
    19、性感的產品是讓人有慾望去探索的產品。
    20、一個好的操盤者應該能夠將產品的節奏、資源整合和團隊氣氛控制得很好,早期不斷去探索產品的定位與價值,然後逐步去拓展用戶。
    21、最後,聽所有人意見,看用戶的數據,自己做決定。

  •  

     

arrow
arrow

    J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